新闻动态
联系我们
少林寺招生办
全国报名专线:18939578090
24小时咨询热线:18939578090
报名邮箱:68730636@qq.com
QQ咨询:68730636
联系人:王老师
上班时间:早上:08:00-12:00
下午:14:00-18:00
首页 >
新闻动态 >
少林新闻
武术与传统文化
发布时间:
2016/5/30 3:35:52 发布来源:www.shaolinwushuw.com
阅读人数:
扫描二维码,了解更多武僧团信息
中华武术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剥离与凸显出来的民族
体育文化形式,根植于中国特有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心理土
壤。它除了具备一般的文化特点之外,还具有自己独特的内
涵和民族文化特征。一方面,它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出
中华民族的社会、历史、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宗教、风俗与心理
等,另一方面,作为一种体育运动形式有着巨大的健身价值。
因此从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中研究、分析、提升中华武术的本
质特征,完整体现其精神实质,对传统文化的根脉,
继承、发展、推广、繁荣武术,正确把握武术运动的发展方向
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1 武术发展的历史文化探源
武术是农业社会的产物,在产生之初就带有传统文化的
韵味,从五、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初期,“北京人”制造和使用
粗制石器及棍棒狩猎,逐步获得使用武器和格斗搏杀的技
能,产生武术格斗的技术萌芽,到“仰韶文化“中出现的石斧、
石刀、石铲 骨鱼又及石制与骨制的箭、镞等,人们获得了劈、
砍、刺、扎的技术概念;从“蚩尤氏与黄帝斗”、“共工氏与祝融战”等部落之间的战争实践中产生的徒手搏斗技
能、武器搏斗技能及空手夺刀技能到《吕氏春秋》中“昔阴康
氏之始,民气郁瘀滞著,筋骨瑟缩不达,故作舞之宣导之。”的
记载表明人们以“舞”的运动形式来锻炼筋骨、活动关节、调
节气息、祛除疾病;从周秦时代的“角力”、“手搏”、“击剑”、
“刺枪”,等到近代武术体系的初步形成,武术已从单一的健
身技能发展成为集竞争、健身 教育、娱乐、广适及艺术观赏
性于一体的综合运动形式,涵盖了“性命双修、心身并育”的
整体优化理论,把人与环境视为不断进行物质、能量和信息
交流的统一体,并把人体功能的强化和优化看作是一个精神
同物质紧密联系的统一活动体。回顾历史可以清楚地发
现,武术在其变迁、发展的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特征,
它既有其自身发展的一般规律,同时也受到当时历史条件下
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。因此,渊源悠久的
中华武术数千年来对于中国传统文化— 包括哲学思想、兵
学、宗教思想乃至中医学等有着诸多方面深刻的影响。
2 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
武术萌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,其发展与演变过程亦
带着显著的传统文化烙印。中国传统文化以儒、道、佛为哲
学基础,这些哲学思想蕴含在武术搏击理论及实践运用中,
同时也形成了历代武术家个性气质的思想基础,像道家的柔
静,修身养性,凝神静气,提倡以人与自然为核心,以无为、虚
静、自然为主旨,注重人与天的和谐。佛家讲究调心、调身、
调息,主张明心见性,重在顿悟。儒家倡导以人与社会为核
心,以礼制心,注重内心的修养与社会实践等。
2.1 武术与中国传统哲学
《易经》是中国最古老的哲学著作,其中包含着某些原始而可贵的朴素辩证法思想的萌芽。《辞海》在“易传”条目中
写道:“内容保存了中国古代若干朴素辩证法的观点,在肯定
事物运动变化永无穷尽的基础上,猜测到事物发展到一定程
度,就要变为它的反面。”而武术正是以阴阳、五行、八卦、太
极等原理为指导,以养生修炼为手段;结合武术的格斗和套
路而形成的一种技艺。从拳术名称上可以看出,如:太极拳、
八卦掌等。太极二字出于《周易•系辞》:“是故易有太极,是
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。”是说太极是一切原动力,
是人的完整的整体。人的腹部为太极之中枢,两腰为两仪,
两手两足为四象,四肢各有两关节为八卦。腹为全身最中
部,此处一动,上下皆动,故太极拳要求体松、气固、神凝。八
卦掌更是根据阴阳生克制化之理,并且又据先、后天八卦的
区别而运用到武术上。并以此生生克克,故有延绵不断之道
理。拳理中的动静、开合、虚实、现藏、攻防等,都是根据阴阳
学说而来。除此之外五行学说也是武术的重要理论基础,如
形意拳是以直线出击的崩拳属木行。同时以五行相克原理
解释拳式的攻防作用。即以相生理论说明易生相连的拳式,
以相克理论说明相互制约的拳式。再如中国传统哲学中“天
人合一“的观点施之于武术,则要求练习者要“内外合一”。
如六合拳讲究“手与眼合,步与身合,智与力合”等等。由此
可见,武术与中国传统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,武术的形成与
发展,受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,不弄懂、弄通武术中
的哲学问题,就难于把握武术的真谛。
2.2 武术与基本中医理论
论渗透到武术之中,使武术运动具有防病治病之功效。中医
理论中的天人相应观念强调武术要“以心合意传统体育与中医学同源于国传统文化,其许多养生原理植根于中医学理论。把中医理论中的阴阳互补、五行反馈、动态平衡、中庸和谐、整体把握等一些思维方法和基本理,以意调气,以气促形,以形合神”,使“心、意、气、形、神”相和谐于一整体。并要使人的身体与整个自然和谐,并与四季变化相适应。阴阳学说更是在武术运动中处处体现,如太极拳运动对姿势的要求,要做到百会上领与沉肩坠肘、松腰敛臀相结合,含胸与拔背相结合等;动作技术要求上领下沉、前推后撑、左与右及上与下、前与后的劲力对拔拉长等;运动特点则表现为动静相合、练养相合、内外合一,动作左右对称、周而复始、一气呵成等。在长拳中则表现为以动为主,动中求静、静中寓动、攻中寓防、防中有攻,培补元气,内外兼修。在形意拳中,其拳理、拳法则体现了五行思想的内涵。脏腑与经络学说在武术中的表现为意守丹田,虚领顶颈,腹式呼吸,松和自然,循经取动,疏通经络等等。中医理论与武术文化,理论同源,相辅。
3 结语
武术融健身、搏击、观赏为一体,既具备了人类体育活动
强身健体的共同特征,又具有东方文明所特有的哲理性、科
学性、艺术性,是一种特殊的民族文化形态,是中华文化重要
的组成部分,是人类文明流动的传奇。将武术作为文化形态
来研究,无疑可使人们在高层次上对武术重新认识。随着人
类社会的发展和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渗透,特别是希望武
术进入奥运会的今天,挖掘武术文化的内涵更具有现实意
义。正如李瑞环同志所言,中国是一个文化遗产很丰厚的国
家,这既使人们引以为豪,也使我们感到责任重大。对待这
些文化遗产,处理得好,会成为培育民族精神的珍贵养料。
必须采取科学的态度,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,要着眼于新的
时代需求,取其精华,使之更好地为现实服务。因为只有民
族的,才是世界的。